
沂源猿人化石的年代為啥往前推了二十多萬年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大眾日報(周學澤):走進山東博物館,你能看到山東的古人類化石——“沂源猿人”的頭蓋骨和牙齒化石。“沂源猿人”不僅是山東,也是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最早的古人類。
7月3日,沂源博物館“沂源文博”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文章《新測年法重新定位沂源猿人》,文中說沂源人化石的年代應該是距今64±8萬年,比原來認為的年代往前推了二十多萬年。
1981年9月18日,沂源縣文物普查人員在土門鎮九會村東北1000米處騎子鞍山根,發現猿人頭蓋骨化石一塊,後由北京大學考古係教授呂遵諤與山東大學、山東博物館、沂源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發掘隊發掘,又獲猿人頭骨1塊、眉骨2塊、牙齒7顆、肱骨、股骨、肋骨各1段及伴生動物骨骼化石10餘種。經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及北京大學等有關教授、專家鑒定,確係舊石器時代的猿人遺骸,經國家有關單位命名為“沂源猿人”。
當年,專家根據出土的伴生動物化石組合及遺址堆積物特征,推斷沂源猿人距今四五十萬年。
這是怎麽回事?
重新定義猿人年代
新測年法重新定位沂源猿人,是汕頭大學海洋地質學團隊賴忠平教授和塗華博士領銜做的研究成果。塗華表示,他們這次研究是和美國普渡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及山東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團隊2015年8月和2018年11月兩次到沂源采樣,測定年代用的鋁鈹埋藏測年法,是近些年比較先進的測年法,而且研究結果發表前,經過國際有關專家層層把關,是比較權威的。
汕頭大學的這次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文章結論是:采用先進的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測年法對沂源猿人遺址的年代進行了精確的測定,結果顯示沂源人化石的年代應該是距今64±8萬年,比原來認為的年代往前推了二十多萬年。說明人類先祖至少在距今60萬年前就已在山東地區繁衍生息了。
論文還指出,新的測年結果跟地層古生物對比的結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也支持古人類學家關於沂源猿人和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基本同期的論點。作者認為距今60萬年左右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直立人向智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地球氣候係統發生重大轉型的時期——地球氣候特征由以4萬年為周期的較小幅度冷暖波動轉變為以10萬年為周期的大幅度波動。在這一時期地球的冰期變得更漫長、更寒冷,這種環境對於原始的直立人生存是很大的挑戰,也給適應能力更強的早期智人帶來了機遇。由於後者掌握了常規獵殺大型動物的能力,能夠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獲得穩定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從而得以在新的氣候背景下迅速擴散。
沂源猿人遺址是我國少數幾個同時出土了直立人頭蓋骨化石和多枚牙齒化石的古人類遺址之一,沂源猿人新測年法得到的年代是距今64±8萬年,比原來認為的年代往前推了二十多萬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周口店的古人類化石,采用新的鋁鈹埋藏測年法測定,是由塗華的博士導師沈冠軍領銜做的研究,最終測定年代是和沂源猿人屬於大致同一時期。
沂源猿人是我們的直接祖先?
雖然鋁鈹埋藏測年法重新確定了沂源猿人的年代,將山東地區最早人類活動的年代提前了二十多萬年,但沂源猿人是不是我們的直接祖先,卻仍然是一個問號。
我們現在的人類在生物學上屬於智人,而沂源猿人屬於更原始的直立人。麵貌上,根據北京周口店人複原圖,直立人的眉骨和嘴巴都很突出,直立人能製造工具和直立行走,但它的大腦容量較小(1000毫升),它的頭部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屬性,其存在時代約為200萬年至20萬年前,地質上屬於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相當於考古學上的早舊石器時代,這段曆史占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段。智人的主要特點是腦容量大,超過1300毫升;智人的下巴不突出,眉脊發達,前額傾斜,枕部突出,鼻子寬扁。
一些人類學研究專家認為,歐亞大陸上的現代人並不是本地直立人的後代,而且在非洲演化出來的智人進入歐亞大陸之後,取代了當地原有的古人類,這就是著名的走出非洲理論。也就是說包括沂源人和周口店人在內的直立人,並不是我們亞洲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
2008年8月11日,新華網刊登上海複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人類群體分子進化學研究小組負責人錢吉的研究成果:“元謀人、北京人等中國本土古人類不可能是我們的祖先。”錢吉認為,“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不是每種猿人都能進化成現代人。最終,隻有東非的那支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幾年內,錢吉和同事們幾乎走遍了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采集了15個國外人群樣本和28個中國人群樣本,包括4個漢族和24個少數民族群落,進行了詳細的基因比對和遺傳學分析,而最終結果都支持這樣的觀點: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現代人類,都起源於非洲。
錢吉的觀點屬於現代人單一地區起源的“夏娃”假說,這是以威爾遜(A.C.Wilson)為首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研究組於1987年提出的。對“夏娃”假說,學術界仍極具爭議。不少科學家堅持認為,我們的祖先就是中國本土的古人類。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就是“本土起源”的支持者。1984年,他與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米爾福得·沃爾波夫(Milford Wolpoff)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阿蘭·索恩(Alan Thorne)共同提出“多地區進化學說”,認為現代人的祖先是在多個地區出現,並獨立、連續地進化成了現代人類。
吳新智表示,從古人類的牙齒化石,就可以找到現代中國人起源於本土的證據。他在我國發現的人類化石中,找到了很多上門牙化石,這些門牙都是呈鏟形的(即從門牙後麵看,牙齒的兩邊鼓出來,中間凹進去,像煤球鏟子一樣),而這種鏟形門牙,到現在還存在於80%的中國人口腔中,而現代歐洲人隻有不到5%有鏟形門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大利亞土著人約20%有。“從古人類到現代人,都具有同樣的門牙,這就說明在中國的人類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
山東博物館古人類研究員孫承凱對山東古人類化石有長期研究,2011年,孫承凱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合作,在當年《人類學學報》第1期發表《沂源人牙冠的幾何形態學研究》一文,通過對沂源猿人牙齒的研究表明,“中國更新世的古人類牙齒表現出很多一致性,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牙齒齒冠輪廓形狀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沂源猿人也體現出了與這些古人類的一致性”。這個結果似乎對吳新智古人類“在中國的人類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是一個有力支持。
新泰烏珠台人,山東最早智人
國際上對東亞智人是不是和當地的直立人有傳承關係存在爭議,但對智人和現代人類的傳承關係沒有任何疑問。
在山東,新泰烏珠台智人、沂源扁扁洞人和今天的我們關係最密切。孫承凱在《中國博物館》雜誌2010年第2期發表《山東地區古人類化石研究》一文中寫到:“人類起源是人類認識自我曆史中一個永恒的命題。人類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與演化最直接的證據。山東地區目前發現的人類化石有沂源猿人和新泰烏珠台人,分別屬於人類演化曆史的直立人和晚期智人階段,時代上為第四紀更新世的中期和晚期。”
文中提到的新泰烏珠台人,是山東地域上發現的最早智人化石。1966年4月,新泰縣(今山東新泰市)劉社公社烏珠台村農民為尋找水源在村南約700米的中寒武紀灰岩形成的溶洞中發現了化石,並報告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的孟振亞在這些化石中辨認出一顆人類牙齒,這是山東首次發現古人類化石。
這顆牙齒現存山東博物館,屬一少女左下第一或第二臼齒,長11.6毫米,前部寬10.2毫米,後部寬10.4毫米,高7.73毫米,不粗壯,無齒帶,頰麵基部不鼓出,咬合麵附脊不發達,齒前部寬度小於後部。比北京猿人下臼齒進步,屬於智人。同出動物化石有虎、馬、披毛犀、野豬、葛氏斑鹿、牛等,其中披毛犀隻生活於更新世,其餘的皆可能延續到全新世。智人牙齒化石當屬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萬—5萬年。
2019年,孫承凱等幾位專家在當年的《人類學學報》第3期發表《山東新泰烏珠台人類牙齒的形態學特征》一文指出,“烏珠台人類牙齒的形態特征基本與現代人接近,但其所表現出的三角座橫脊、Y型齒溝排列、原附尖在現代人中出現率較低,而更多發現在直立人或尼安德特人中。相對於東亞其他晚更新世現代人,烏珠台M3所表現出的特征組合具有特殊性,增加了東亞晚更新世現代人的牙齒形態特征多樣性。未來研究可嚐試測定烏珠台人類牙齒的絕對年代,以更好地將其歸入到現代人演化序列中去。”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烏珠台人的牙齒既“基本與現代人接近”,又和直立人或尼安德特人的牙齒有相似性,對吳新智古人類“在中國的人類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又是一個有力支持。
烏珠台人屬於舊石器時代,比烏珠台人更接近現代人的是沂源扁扁洞人。沂源曾因發現舊石器時代猿人遺址名噪一時,扁扁洞人則屬於新石器時代,其遺址位於該縣張家坡鄉北桃花坪村後北圍子山半腰,處於沂源猿人遺址的東南方向,兩地距離隻有40多公裏。
扁扁洞人遺址的發現也具有偶然性。2004年6月16日,雨過天晴,村民徐新範推著小車,到扁扁洞裏取幹土回家墊豬圈。由於村民們經常來此取土,洞內的積土此時已經不多了。
徐新範把搜集的幹土一鍁鍁往車子上裝,突然間,他發現了幾塊骨頭狀的東西。
骨頭很快被送到了沂源縣文物管理所,並迅速傳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一直對沂源古人類考古工作密切關注的該所副所長高星,獲悉消息後立即趕往沂源。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多次發掘,扁扁洞被確定為距今約9000年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在扁扁洞人遺址文化堆積中,考古人員至少發現3層明顯的古人類活動麵。有的經過特意整治,有的留有火燒痕跡。如果去除人類最早活動麵上的堆積,顯示扁扁洞洞口寬約20餘米,高約7米,洞內寬敞,由內向外略微傾斜,同時空間變大。根據這些發現,可以勾勒出如下情景:約萬年前,古代“山東人”用木棍支起架子,吊起陶釜,燒火做飯,或燒火烤鹿、豬和竹鼠等獵物,此時洞口嫋嫋青煙升起。
這一重要發現,首次揭開山東省所在區域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神秘麵紗,並為探索新石器時代山東地區的文化起源以及早期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扁扁洞人之後,後李文化(距今8500年-7500年)、北辛文化(距今8000年—7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龍山文化(距今4000年前)等眾多中晚期新石器文化,在山東大地上依次展開,山東漸漸步入文明時代。
(责任编辑:果洛藏族自治州)